当前位置:首页 > 品质汽车 > 观察 >

政策“充电”动能足 助力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3-10-30    杨顺兴 马辉    产品可靠性报告

  汽车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日前印发的《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设3个及以上可靠性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形成100个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实施可靠性提升;到2030年,10类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一批可靠性公共服务机构和可靠性专业人才。

  重点提升产品可靠性水平

  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是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贯穿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使用全过程。为提升制造业可靠性水平,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8方面重点任务。包括提升制造业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水平、加快可靠性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等。其中聚焦机械、电子、汽车三个产业规模大、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点行业实施可靠性“筑基”工程和可靠性“倍增”工程。而在新一轮工业化的时期,汽车制造业依然代表着重要的经济分量。

  《意见》中汽车行业重点是聚焦线控转向、线控制动、自动换挡、电子油门、悬架系统等线控底盘系统,高精度摄像头、激光雷达、基础计算平台、操作系统等自动驾驶系统,车载信息娱乐、车内监控、车机显示屏等智能座舱系统,车载联网终端、通信模块等网联关键部件,以及核心控制、电源驱动、IGBT、大算力计算、高容量存储、信息通信功率模拟、高精度传感器等车规级汽车芯片,通过多层推进、多方协同,深入推进相关产品可靠性水平持续提升。

  《意见》中汽车行业的重点是突破基于数字化试验场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检测与评价技术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软件功能性能、可靠性水平、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综合能力,提升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价、使用寿命评价、安全性及故障预警、低温适应性等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评价能力,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可靠性水平提升。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可靠性理念得到进一步拓展,需要从安全、经济、生态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考虑,是产品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可靠性。经过多年探索发展,我国制造业可靠性取得了显著成效。

  汽车制造业高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走上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

  7月11日,工信部网站公布2023年6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6.1万辆和26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和4.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8.4万辆和8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8%和35.2%。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1-5月,汽车企业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1.5%。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146.7万辆,同比增长96.6%;商用车出口29.1万辆,同比增长30.9%。新能源汽车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

  同时,1-5月工业生产延续恢复态势,汽车行业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1-5月,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10.6个百分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年内经历了飞速地发展,正在从萌芽期向成长期迈进,其保有量在5年间增长了9倍有余。由于我国坚持的纯电驱动战略取向,纯电动汽车在保有量当中占有较大比重,2022年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000万,占比 81.27% 。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我国整车出口达到106.9万辆,超越日本(一季度汽车出口104.7万辆)成为世界汽车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按照近期出口的调研情况看,预计三季度我国汽车出口有望继续保持高位。

  可以说,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新的外贸增长点。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并称为外贸领域的“新三样”。

  近年来,“新三样”在外贸出口领域表现非常突出。一季度,外贸“新三样”的同比增量超过1000亿元,拉高了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中国汽车制造业不断加快网联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优势逐渐凸显。

  新能源车跑出“加速度”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我国今年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马达”热力不减,动力蓬勃不息。随着国家政策和产业资本不断推动,传统燃油车转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一种趋势。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已占全球新能源车的60%以上。总的来说,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国内汽车行业正在历经能源转换关键期,同时,新的“汽车尾气排放国家标准”实施,也加速了传统车企的能源转换进程,稳步推动传统车型向新能源转换势在必行。

  近期,多个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产业走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汽车企业应当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推动良性竞争,共同促进产业取得进一步发展。

  7月15日发布的《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影响力报告(2023)》(下称《报告》),提到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品牌强国”的进程中,中国民族汽车品牌正在以集体向上发展的态势崛起,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品牌影响力建设,锚定了实现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光荣与梦想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国民族汽车应对全球汽车产业大变局的利器。

  而在今年3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工作的公告》;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宣传服务管理等意见;6月2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提出,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延续高增长的态势,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达到较大的产业体量,市场处于较快发展阶段。由于科技和产业变革,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新能源汽车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下半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汽车产业升级扎实推进,新动能将较快成长,工业经济将持续健康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引领跑好“下半场”。

  “中国已连续14年保持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但要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一方面必须在质量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内功’上做深做实,不断筑强产业根基;一方面要加快数字化、全球化发展,更高水平地参与全球竞争,不断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有专家表示。

  国内新能源制造、未来出行、雷达、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行业领军企业也需要不断推出最新技术和产品,推动汽车产业网联化、智能化发展。

 


新闻推荐